一网科技  一网科技
新闻资讯
“电音”这个听上去就不赚钱的事情在中国真的有戏吗?
电音在中国一直是个尴尬的存在。尽管中国电子音乐用户规模逐年攀升, 2018 年甚至被行业寄予厚望成为电音元年,但实际上,这一创业者、投资人、音乐人期待的盛宴并未开启。Ultra的北京场演出因“不可抗力”被取消,电音综艺被嘻哈抢跑,大多电音厂商的融资时间都停留在了去年,更糟的消息是一度声势浩大的“风暴电音节”现在官司缠身,而税务方面的严管,让本就不甚规范的音乐市场更是人人自危。2018 年,电音高开低走,但在腾讯音乐与索尼联手成立电音厂牌Liquid State之后,本周网易的电音品牌放刺也正式发布了。大厂带节奏的情况下,这一“听上去就不赚钱”的领域还有可能逆风翻盘吗?而问题背后还有更多的问题——中国本土市场究竟有多大?现有玩家有哪些?格局如何?怎么盈利?未来怎么走?中国的电音创业起点在 2016 年。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 2016 年中国电音用户规模为1. 97 亿,电音节数量为 32 场,其中风暴电音节上海站单场吸引了超过 4 万观众入场。而在 2016 年之前,中国电音爱好者的阵地鲜能集中,也没有资本关注。而在2016- 2017 年间,网易云音乐电音类歌单数量突然呈爆发式增长;从音乐类型用户占比来看,在除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类型中,电子音乐人数占比最高,达到20.5%。当时,电音爱好者的消费线路有两种,一是线上购买电子音乐付费单曲或专辑,二是参加线下电音节活动。这种路线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了两种生存路径——厂牌,音乐节。中国的电音厂牌都很冷清,独立居多,很难融资,发歌走线上粉丝流量为主,艺人不火,带流量能力差。规模比较大的是Pillz Rercords,已经签约十组艺人。前段时间,Pillz Rercords多位签约艺人推出首张合集《武林》,在EDC China的主题曲评选中,Pillz Rercords的两位签约艺人N2V和Luckymaxx分别凭借他们的曲目《五毒》和《华山铭》挤入前十名。据了解,今年下半年,Pillz Rercords将发布 50 首以上曲目。圈内比较有名的还有PurpleBattery(电池厂)。前不久,PurpleBattery在网易云也正式完成厂牌认证,其最早开播的原创电台节目,Recharging Radioshow可以说是网易云音乐上最火的原创电子音乐电台之一了。当然更多的电音厂牌规模不大,例如,由常驻北京的音乐人 Sulumi、Guzz、Howie Lee 和 Billy Starman 创立的DoHits;国内一线DJ&电音制作人Chace成立的HOWSHOOD;位于合肥的VIB Label;已经签约了Fritz Phoris和Kolaa的成都无尽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的Ultimate Records等等。而摩登天空则是在 2013 年成立了电音厂牌MSE,最近刚刚签下了台湾DJ Code Wu。电音节则是目前最可见的电音变现手段。在中国,门票销售、品牌赞助、卡座酒水、周边消费都是可以带来收入的。而国外,电音节的观众人数更多,门票收入占比更多,在90%。今年上半年,电音节大动作不断: 3 月的三亚ISY国际音乐节,由三亚市政府、中民文化以及亚洲星光娱乐联合主办,对标三大国际电音节之一的Tomorrowland;华人文化100%控股的音乐节运营公司热波以主办方身份将全球排名第一的电音节品牌EDC(Electric Daisy Carnival)引入中国。*注:三大电音节——Tomorrowland、EDC、Ultra如此密集的动作,难怪有从业者认为,当前电音的发展主要在对于有限现场演出市场的争夺阶段。据热波CEO何诗杰透露,目前国内电音节的主要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品牌赞助,大概占到40%-45%,其他则是卡座酒水、以及票房收入。“如果能够达到赞助35%-40%,票房35%-40%,卡座酒水20%,一般音乐节都不会亏很多。”以引入到中国的EDC为例,投入成本在 6000 万左右,其中艺人成本大概占据40%,现场艺术装置、娱乐设施、舞台搭建更多是原封复制EDC原有模样,投入成本相当于艺人的1. 5 倍。活动结束后,主办团队方面也表示已经实现了盈利。不过,华人文化董事长黎瑞刚也曾提到,线下娱乐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尽管线下也会带来很多数据和流量,但一般都是苦活、累活,利润率和线上没法比。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音演出从业者告诉「深响」,演出成本大多在艺人,电音领域的外国艺人尤其多,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演出费用需要转到国外。这里面的门道就特别多了,风险很大。”